首页 资讯 正文

新华全媒头条·文明探源|金沙遗址:太阳神鸟起飞的地方

体育正文 113 0

新华全媒头条·文明探源|金沙遗址:太阳神鸟起飞的地方

新华全媒头条·文明探源|金沙遗址:太阳神鸟起飞的地方

新华社成都6月14日电 题:金沙遗址:太阳神鸟(niǎo)起飞的地方 新华社记者童芳(tóngfāng)、边思琪、杨进 尘封千载,金沙重辉;器以(qìyǐ)载道,四海同观。 当地时间6月9日,“太阳(tàiyáng)之光——古蜀文明与世界”展览亮相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,古蜀重器(zhòngqì)远渡重洋,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密码,绽放(zhànfàng)文化自信的时代光芒。 回望三千年(qiānnián)前,古蜀先民将信仰与敬畏熔铸于金箔玉器,谱写着(zhe)文明的篇章。2001年,一铲惊醒沉睡的文明,象牙白、黄金辉、青铜绿破土而出(pòtǔérchū),解开了三星堆的去向之谜(zhīmí),将成都的建城史向前推进近千年。 于此(cǐ)拾起古蜀文明的(de)断章,泥土之下深藏未解的谜题,正静候探寻的叩击…… 在(zài)位于联合国总部(liánhéguózǒngbù)的“太阳之光——古蜀文明与世界”展览上,三星堆(sānxīngduī)遗址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、太阳神(tàiyángshén)鸟(niǎo)金饰、黄金面具等文物及复制品正展现着神秘灿烂的古蜀文明。自2003年起,三星堆与金沙的珍贵文物便携手走出国门,在全球20余座城市巡回展出,让世界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。 “三星堆遗址和(hé)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的‘双子星’,是两个前后相继(xiāngjì)的发展高峰。”四川大学(sìchuāndàxué)教授霍巍说,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共同勾勒出古蜀文明前后相继的辉煌图景。 其中尤为夺目的当属太阳神鸟金饰,这件(zhèjiàn)(zhèjiàn)不过掌心(zhǎngxīn)大小的古代艺术杰作,外层是首尾相衔的四只飞鸟振翅盘旋,内层十二道弧形光芒如日轮绽放。这件文物不仅构图精妙、动静相宜,更呼应了“金乌(jīnwū)负日(fùrì)”的美丽传说,体现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光明的向往,也彰显自由、美好、团结向上的寓意。 2023年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,“太阳神鸟”穿越三(sān)千载时光翩然而至、惊艳亮相。如今,金沙文化深度融入(róngrù)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。地铁、机场、公交、立交桥,街边(jiēbiān)的(de)灯杆、脚下的井盖……“太阳神鸟”从金沙遗址起飞(qǐfēi),化作浸润(jìnrùn)城市的温暖符号。自2009年以来,因太阳神鸟而打造的“金沙太阳节”,成为市民春节期间最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。 这样灿烂的(de)(de)文明瑰宝,源自一次偶然发现。2001年2月8日,成都西郊金沙村的施工工地上,挖掘机的铲斗带出了白花花的碎(suì)渣。金沙遗址发现亲历者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原馆长朱章义回忆,当他赶到现场时,散落的象牙碎片像雪花般覆盖(fùgài)泥土,金沙遗址就(jiù)这样被意外地发现。 “现场抢救出象牙、石璧、石蛇、铜器(tóngqì)等……散土里的文物实在太多了,一车车土被来回装运。”朱章义说,当时政府紧急叫停(jiàotíng)周边(zhōubiān)地产(dìchǎn)项目,考古队随即展开地毯式勘查。经过两个月的发掘清理,从泥土中筛出1400余件文物。 考古团队先后对100多个地点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,揭露面积近30万平方米(wànpíngfāngmǐ),出土大量(dàliàng)金器、铜器、玉器、陶器等文物。 “金沙遗址是进入(jìnrù)新世纪我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,当时(dāngshí)在(zài)国内学术界立即引起了轰动。从已知遗迹遗物看,金沙极有可能是古蜀国商代晚期或西周时期某个都邑所在。对于研究古蜀文化的兴衰,破解三星堆之谜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(zhòngdàyìyì)。”金沙遗址发现亲历者、中国(zhōngguó)文物学会副会长王毅说。 一件件珍贵遗存,蕴藏古代文明(gǔdàiwénmíng)的信息。 太阳神鸟金饰在一团小泥块中被偶然发现,外径12.5厘米、厚仅0.02厘米、含金量高达94.2%,4只(zhǐ)神鸟环绕12道太阳芒纹旋转,或许(huòxǔ)暗藏(àncáng)着四时十二月的历法智慧。 太阳神(tàiyángshén)鸟金饰精美灵动(língdòng),薄如蝉翼,展现了商周时期高超(gāochāo)的黄金加工技艺(jìyì)。2005年,它从上千件文物中脱颖而出,被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。朱章义说:“太阳神鸟以较好的徽识特征与文化意涵——太阳崇拜、和谐包容、生生不息,从金沙遗址飞向了世界。” 在(zài)出土文物最多的祭祀区,现已出土5000余件金器、铜器、玉器、石器及大量的象牙和不(bù)计其数的陶器,这些惊人发现正引导我们走进真实的古蜀(shǔ)历史,李白诗中“不与秦塞通人烟”的神秘之地(zhīdì)变得触手可及。 今年的国际(guójì)博物馆日,金沙遗址(yízhǐ)博物馆不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,还准备了“金沙非遗集市(jíshì)”“我在金沙当金匠”等活动,线上观众则可以通过多语种直播云游金沙。 游客们漫步在遗址上方(shàngfāng)架设的(de)廊桥上,近距离观摩象牙、玉器与金箔等珍贵文物的出土现场(xiànchǎng),不禁发出疑问:这些历经沧桑的历史遗存,究竟诉说着古蜀先民怎样的精神信仰与生活图景? 金沙遗址的聚落(jùluò)轮廓逐渐浮现,历经了二十余年发掘研究。目前(mùqián)已确认遗址面积接近(jiējìn)5平方公里,探明大型建筑基址、祭祀活动场所、一般居址、墓地等分区布局,展现了完善明确的聚落规划。 祭祀区沿摸底河南岸分布约1.5万平方米,是古蜀人持续千年的精神(jīngshén)圣地(dì)(shèngdì)。他们在河岸上祭祀后就地埋藏祭品,不同年代的祭品层层叠压,经年累月(jīngniánlěiyuè)形成了5米厚的堆积。“从早期的象牙、玉器(yùqì),到鼎盛时期的金器、青铜器,再到末期的野猪獠牙,勾勒出金沙遗址从商代到西周时期的文明发展曲线。”朱章义说。 这里是神权王权的(de)仪式场域,也是先民耕耘的烟火人间。在一般居址区(qū)发现了房址数十座、窑址100座、灰坑近2000个,大量陶器(táoqì)的出土印证了规模化的陶业体系,呈现了稻作、畜养、狩猎、制玉、冶铸、漆业、酿酒等丰富多彩的业态,再现了古蜀国的生活(shēnghuó)图景。 在墓葬区发现3000余座墓葬,多为西北—东南(dōngnán)朝向的土坑墓,这与金沙的房屋和(hé)祭祀遗迹的方向是一致的。朱章义(zhūzhāngyì)推测:“传说中蜀族的祖先生活在西北方向的高山中,或许这种(zhèzhǒng)朝向与金沙人的祖先崇拜有关。” 同为成都平原先秦考古的重要遗址,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间有着(yǒuzhe)怎样(zěnyàng)的联系? 在(zài)霍巍看来,金沙遗址的发现证明,三星堆文化在商代中晚期达到顶峰,大约商末至西周早期,古蜀国的中心从三星堆向南转移到今成都金沙一带,古蜀文明的血脉(xuèmài)得以延续(yánxù),并有了新的发展。 诸多物证见证(jiànzhèng)两者传承关系,金沙陶器群与三星堆陶器群属(qúnshǔ)同一文化谱系,两处遗址出土大量相同或相似的青铜器、玉器和金器,装饰有鱼(yǒuyú)、鸟、太阳、眼睛等象征性符号。 金冠带是在(zài)回填土中抢救出的弧形(húxíng)金带,表面勾勒出鱼、鸟、箭(jiàn)组合纹饰,与三星堆金杖图案高度相似。“此物是古蜀王权的象征,表明金沙与三星堆一脉相承的紧密关系,成为解开三星堆去向之谜的实证(shízhèng)之一。”王毅介绍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认为,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共同揭示了商周时期古蜀文明(wénmíng)的面貌,反映(fǎnyìng)出中原王朝与成都平原的区域(qūyù)文明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,是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资料。 “我们可以看出(kànchū),三星堆、金沙遗址中既有(jìyǒu)颇具特色的信仰体系,同时也有从中原王朝学到的冶金技术、青铜礼器、玉礼器(yùlǐqì),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、包容性、连续性等特点。”王巍说。 苦苦寻觅的蜀地文字能否被找到?古蜀文化晚期出现(chūxiàn)的图纹符号代表何种(hézhǒng)含义?制造金器的沙金产地在哪里?仍有太多谜题,等待(děngdài)考古研究的解答…… 6月20日,致敬音乐剧《金沙(jīnshā)》20周年交响音乐剧场将在成都上演,当(dāng)经典旋律再度回荡,古老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碰撞出(chū)绚烂火花。 20年前,《金沙》问世,随后在全球(quánqiú)演出超2000场。作为音乐剧(yīnyuèjù)《金沙》的舞台总监,杨羚回忆道:“在2005年音乐剧首演时,团队就开创性地将考古现场、乌木、太阳神鸟图腾(túténg)等元素(yuánsù)融入舞台叙事,让(ràng)沉睡的文物在舞台上‘苏醒’。”谈及当年她(tā)仍难掩激动,“金沙文化不仅是一座蕴含千年文明密码的宝库,更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无限可能”。 此后,杨羚致力于编排(biānpái)博物馆(bówùguǎn)版音乐剧《金沙》,在2009年将(jiāng)音乐剧《金沙》从剧场搬进了博物馆。对于未来金沙文化的创新表达,杨羚有着更多期待:“我希望能打破艺术形式的边界,与影视、动漫、游戏等领域展开(zhǎnkāi)跨界合作,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(fāngshì)传播金沙文化。” 当地(dāngdì)正将金沙文化深度融入现代文明与城市生活,走出(zǒuchū)了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的创新之路。 金沙(jīnshā)遗址(yízhǐ)破土而出之时,正值成都市启动旧城改造关键期,成都市毅然决定叫停20多个地产项目,在金沙遗址原址修建主题博物馆。 2007年(nián),金沙遗址博物馆(bówùguǎn)在遗址核心区建成,30万平方米的(de)园区内,考古(gǔ)遗迹馆、文物陈列馆,成为人们近距离触摸古老文明的好去处。点缀园林的鹿苑、玉石路、乌木林等,与文化遗产共生,再现“呦呦鹿鸣”的古蜀生态。而今,这座建在城区内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、国家一级博物馆已成为最受市民和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(zhīyī)。 “金沙遗址在城市建设中被(bèi)发现,又回馈给这座现代都市(dūshì)无尽的文化滋养。”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说。 尽管太阳神鸟(niǎo)金饰作为“禁止出国(境(jìng))展览文物”被永久珍藏,但其文化意象却以彩灯展示、3D打印等创新形式跨越山海,先后亮相意大利、墨西哥、英国等国家,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(duìhuà)的使者(shǐzhě)。与此同时,金沙遗址博物馆也与埃及、意大利、墨西哥、叙利亚(xùlìyà)等国家和地区的同行深入开展文物交流对话。 “我们将古蜀(gǔshǔ)文明置于世界(shìjiè)文明视野,推出世界文明系列特展,推动古蜀文明与世界交流对话。”王方说。 三千年时光奔涌,从深埋地下的(de)文明遗存到博物馆中的文化(wénhuà)地标,从融于城市肌理到闪耀世界舞台,金沙遗址以(yǐ)器物载道、以符号传神,让世界读懂中华文明“和而不同”的包容与“生生不息”的韧性。 三千年前,古蜀人在这里仰望星空,用最珍贵的祭品(jìpǐn)沟通天地;如今(rújīn),同一片星空下,文明的对话从未停息。太阳神鸟正载着厚土下的文明,飞向更(gèng)辽阔的天地。(完)
新华全媒头条·文明探源|金沙遗址:太阳神鸟起飞的地方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